目录
[TOC]
背景
Elasticseach是一个基于Apache Lucene的开源检索引擎,允许用户近实时的存储、检索和分析数据。虽然 Elasticsearch 专为快速查询而设计,但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使用的场景、索引的数据量以及应用用户查询数据的速度。本文主要参考Elasticseach官方文档和社区在集群调优上的经验,根据个人经验主要分为:集群的性能调优、集群稳定性调优、业务使用调优。
##第一部分 性能调优
###1.1 操作系统侧基线调优建议
####1.1.1 关闭交换分区(或降低Swappiness值)
swap空间是一块物理磁盘空间,操作系统使用这块空间保存从内存中换出的不常用内存数据,这样可以分配出更多的内存给当前使用的应用进程。
然而技术都是有适用场景的。相对于内存,磁盘的读写较慢(内存读写速度为纳秒级、磁盘的速度只能达到毫秒级),当系统发生大量的内存数据交换时,将影响系统运行性能。而elasticsearch对读写有较高的性能要求,如果进程使用的内存数据被写入swap磁盘,接着又换出读入内存,将极大影响性能,所以通常建议关闭或减少swap分区。
关于Linux系统swap交换分区的介绍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章:
- 临时禁用swap(操作系统重启失效):
1 | swapoff -a |
永久禁用swap:
将/etc/fstab 文件中包含swap的行注释掉
1 | sed -i '/swap/s/^/#/' /etc/fstabswapoff -a |
对于应用混用部署环境中,如果不能关闭swap分区的场景,Linux提供swappiness参数(0-100)控制。swappiness=0的时候表示最大限度使用物理内存,swappiness=100表示积极使用swap分区,及时将不用的内存数据搬运到swap中。操作系统默认值为60,即物理内存使用率操作40%(100-60),开始使用swap分区。这个值决定操作系统交换内存的频率。可以预防正常情况下发生交换,但仍允许操作系统在紧急情况下发生交换。
- 临时调整
1 | sysctl vm.swappiness=10 |
- 永久调整
1 | root用户 |
另外ElasticSearch 自身也提供相关优化参数。打开配置文件中的mlockall开关,它的作用就是运行JVM虚拟机时锁住内存,禁止操作系统将其内存数据交换出去。在elasticsearch.yml配置中修改如下:
1 | bootstrap.mlockall: true |
ElasticSearch 提供下面的API可以查询集群是否配置该参数:
1 | curl -XGET localhost:9200/_nodes?filter_path=**.mlockall |
####1.1.2 其他操作系统资源限制调整
调整操作系统部分资源限制配置,提高性能。
1 | 修改系统资源限制 |
####1.1.3 多个path.data路径的设置
使用多个IO设备(设置多个path.data)存储shards,能够增加总的存储空间并提升IO性能。另外查询时shards并行检索,IO会分散负载到各个磁盘,提高查询效率。
ElasticSearch 2.0之前的版本,可以配置多个path.data路径,但是其相当于RAID 0,每个分片(shards)的数据会分布在所有的磁盘上。如果集群中一个节点上有一块盘坏了损坏,该节点上所有的shards都会损坏了。需要恢复该节点上的所有shards。
2.0.0版本之后,这个功能得到了优化:每个shards所有的数据只会在一块磁盘上面。这样即使一个节点的一块磁盘损坏了,也只是损失了该磁盘上的shards,其它磁盘上的shards安然无事。只需要恢复该块盘上的shards即可。提高了数据分布式存储的高可用。集群升级到2.0.0版本时,旧版本一个shard分布到所有磁盘上的数据,会调整拷贝到一块盘上。
参考官方文档:
https://www.elastic.co/guide/en/elasticsearch/reference/master/path-settings.html
####1.1.4 磁盘挂载选项
服务器挂载磁盘时,可以做如下性能参数调优:
- noatime:禁止记录访问时间戳,提高文件系统读写性能
- data=writeback: 不记录data journal,提高文件系统写入性能
- barrier=0:barrier保证journal先于data刷到磁盘,上面关闭了journal,这里的barrier也就没必要开启了
- nobh:关闭buffer_head,防止内核打断大块数据的IO操作
1 | mount -o noatime,data=writeback,barrier=0,nobh /dev/sda /es_data_dir |
####1.1.5 磁盘设备优化
elasticsearch对读写性能要求较高,当然磁盘性能越高越好,生产建议使用固态SSD。读写速度媲美于内存,另外SSD磁盘采用电梯调度算法,提供了更智能的请求调度算法,不需要内核去做多余的调整 。
使用SSD(PCI-E接口SSD卡/SATA接口SSD盘)通常比机械硬盘(SATA盘/SAS盘)查询速度快5~10倍。但是写入性能提升不明显。
当然一分钱一分货,SSD比SAS贵不少。
###1.2 elasticsearch 配置文件优化
####1.2.1 增加写入buffer和bulk队列长度
elasticsearch在处理索引的时候会存在一个索引缓冲buffer,可以为其设置需要分配的缓冲buffer内存大小,这是一个全局设置。
1 | 这意味着分配给一个节点的总存储器的10%将被用作索引的缓冲区大小 |
####1.2.2 计算disk使用量时,不考虑正在搬迁的shard
在规模比较大的集群中,可以防止新建shard时扫描所有的shard的元数据,提升shard的分配速度。
1 | cluster.routing.allocation.disk.include_relocations: false |
##第二部分 集群稳定性调优
###2.1 操作系统参数调优
主要为资源限制配置,参考1.1.2章节。
###2.2 Elasticsearch 配置
####2.2.1 JVM虚拟机参数
Elasticsearch由java语言编写开发。在 Java 中,所有的对象都分配在堆上,并通过一个指针进行引用。 普通对象指针(OOP)指向这些对象,通常为 CPU 字长的大小:32 位或 64 位,取决于你的处理器。指针引用的就是这个 OOP 值的字节位置。
对于 32 位的系统,意味着堆内存大小最大为 4 GB。对于 64 位的系统, 可以使用更大的内存,但是 64 位的指针意味着更大的浪费,因为你的指针本身大了。更大的指针在主内存和各级缓存(例如 LLC,L1 等)之间移动数据的时候,会占用更多的带宽.
配置文件默认堆内存的大小为1G,官方建议将堆大小保持在接近32 GB(最佳建议30.5 GB阈值)。超过32G,jvm会禁用内存对象指针压缩技术,造成内存浪费。
关于堆大小的设置,elasticsearh官网有比较详细的说明:
https://www.elastic.co/guide/en/elasticsearch/guide/current/heap-sizing.html
-Xms和-Xmx设置为相同的值,推荐设置为:min(机器内存的一半左右,30.5G)。剩余留给系统cache使用。
另外jvm堆内存建议不要低于2G,否则有可能因为内存不足导致elasticsearch进程无法正常启动或内存溢出(OOM)。
假设你是土豪,机器有 128 GB 的内存,你可以创建两个节点,每个节点内存分配不超过 32 GB。 也就是说不超过 64 GB 内存给 elasticsearch的堆内存,剩下的超过 64 GB 的内存给 Lucene。
####2.2.2 节点配置参数
设置内存熔断参数,防止写入或查询压力过高导致OOM,具体数值可根据使用场景调整。
1 | indices.breaker.total.limit: 30% |
减少查询使用的cache,避免cache占用过多的jvm内存,具体数值可根据使用场景调整。
1 | indices.queries.cache.count: 500 |
单机多节点时,主从shard分配以ip为依据,分配到不同的机器上,避免单机挂掉导致数据丢失。
1 | cluster.routing.allocation.awareness.attributes: ip |
###2.3 集群使用方式
####2.3.1 设置专用master节点
Elasticsearch集群的元数据管理、Index的新建、删除操作、节点的加入和隔离、定期将整个集群的健康状态信息广播给各节点等管理任务,均由master节点角色负责。当集群的节点数较大时,集群的管理任务需要消耗大量资源。建议设置专用master节点,master只负责集群管理工作,不负责存储数据(无数据读写压力),提高集群管理的稳定性。
1 | 专有master节点的配置文件(elasticsearch.yml)增加如下属性: |
2.3.2 大内存物理机多实例部署
之前章节也提到,假如你的机器有128G内存,可以创建两个Data Node实例,使用32G内存。也就是说64G内存给ES的堆内存,剩下的64G给Lucene。如果你选择第二种,你需要配置(默认是false):
1 | cluster.routing.allocation.same_shard.host:true |
这会防止同一个shard的主副本存在同一个物理机上(因为如果都在一个机器上,副本的高可用性就没有了)
####2.3.3 控制集群中index(索引)和shard(分片)总量
集群中master节点负责集群元数据管理,定期会同步给各节点(集群每个节点都会存储一份)。
Elasticsearch元数据存储在clusterstate中。例如所有节点元信息(indices、节点各种统计参数)、所有index/shard的元信息(mapping, location, size)、元数据ingest等。
elasticsearch在创建新shard时,要根据现有的分片分布情况指定分片分配策略,从而使各个节点上的分片数基本一致,此过程中就需要深入遍历clusterstate。当集群中的index/shard过多时,clusterstate结构会变得过于复杂,导致遍历clusterstate效率低下,集群响应迟滞。
当index/shard数量过多时,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优化:
- 降低数据量较小的index的shard数量
- 把一些有关联的index合并成一个index
- 数据按某个维度做拆分,写入多个集群
####2.3.4 Segment Memory优化
elasticsearch底层使用Lucene实现存储,Lucene的一个index由若干segment组成,每个segment都会建立自己的倒排索引用于数据查询。Lucene为了加速查询,为每个segment的倒排做了一层前缀索引,这个索引在Lucene4.0以后采用的数据结构是FST (Finite State Transducer)。Lucene加载segment的时候将其全量装载到内存中,加快查询速度。
这部分内存被称为Segment Memory, 常驻内存,占用heap,无法被GC。
前面提到,为利用JVM的对象指针压缩技术来节约内存,通常建议JVM内存分配不要超过32G。当集群的数据量过大时,Segment Memory会吃掉大量的堆内存,而JVM内存空间有限,此时就需要想办法降低Segment Memory的使用量了。
常用方法有:
定期清理删除不使用的index
对于不常访问的index,可以通过close接口将其关闭,用到时再打开(此时数据仍然保存在磁盘,只是释放掉了内存,无法检索,需要时可以重启open)
通过force_merge api接口强制合并segment,降低segment数量,从而减少Segment Memory
1
2curl -XPOST "http://localhost:9200/library/_forcemerge?max_num_segments=1
###2.4 温热数据分离架构
当Elasticsearch集群用于大量实时数据分析的场景时,elasticsearch官方推荐使用基于时间的索引,并且集群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节点:Master、Hot-Node、Warm-Node,进行结构分层。即所谓的“Hot-Warm”集群架构。
参考官方文章:
https://www.elastic.co/blog/hot-warm-architecture-in-elasticsearch-5-x
第三部分 业务使用调优
###3.1 控制字段的存储选项
elasticsearch底层使用Lucene存储数据,主要包括行存(StoreFiled)、列存(DocValues)和倒排索引(InvertIndex)三部分。 大多数使用场景中,没有必要同时存储这三个部分,可以通过下面的参数来做适当调整:
StoreFiled: 行存,其中占比最大的是source字段,它控制doc原始数据的存储。在写入数据时,elasticsearch把doc原始数据的整个json结构体当做一个string,存储为source字段。查询时,可以通过source字段拿到当初写入时的整个json结构体。 所以,如果没有取出整个原始json结构体的需求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,在mapping中关闭source字段或者只在source中存储部分字段,数据查询时仍可通过elasticsearch的docvaluefields获取所有字段的值。
注意:关闭source后, update, updatebyquery, reindex等接口将无法正常使用,所以有update等需求的index不能关闭source。
1 | 关闭 _source |
- docvalues:控制列存。 ES主要使用列存来支持sorting, aggregations和scripts功能,对于没有上述需求的字段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关闭docvalues,降低存储成本。
1 | PUT my_index{"mappings": {"my_type": {"properties": {"session_id": {"type": "keyword", "doc_values": false}}}}} |
- index:控制倒排索引。 ES默认对于所有字段都开启了倒排索引,用于查询。对于没有查询需求的字段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关闭倒排索引。
1 | PUT my_index{"mappings": {"my_type": {"properties": {"session_id": {"type": "keyword", "index": false}}}}} |
- all:ES的一个特殊的字段,ES把用户写入json的所有字段值拼接成一个字符串后,做分词,然后保存倒排索引,用于支持整个json的全文检索。 这种需求适用的场景较少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将all字段关闭,节约存储成本和cpu开销。(ES 6.0+以上的版本不再支持_all字段,不需要设置)
1 | PUT /my_index{"mapping": {"my_type": {"_all": {"enabled": false}}}} |
- fieldnames:该字段用于exists查询,来确认某个doc里面有无一个字段存在。若没有这种需求,可以将其关闭。
1 | PUT /my_index{"mapping": {"my_type": {"_field_names": {"enabled": false}}}} |
###3.2 开启最佳压缩
对于打开了上述_source字段的index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把Lucene适用的压缩算法替换成 DEFLATE,提高数据压缩率。
1 | PUT /my_index/_settings |
###3.3 bulk批量写入
在向elasticsearch集群写入数据时,建议尽量使用bulk接口批量写入,提高写入效率。每个bulk请求的doc数量设定区间推荐为1k~1w,具体可根据业务场景选取一个适当的数量。
例如Logstash向elasticsearch集群写数时,其中batch size是一个重要的调优参数(优化的大小需要根据doc的大小和服务器性能来确定)。如果写入过程中遇到大量Es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说明elasticsearch集群索引性能已经达到极限了。
1 | POST _bulk |
###3.4 调整translog同步策略
默认情况下,translog的持久化策略是,对于每个写入请求都做一次flush,刷新translog数据到磁盘上。这种频繁的磁盘IO操作是严重影响写入性能的,如果可以接受一定概率的数据丢失(这种硬件故障的概率很小)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调整 translog 持久化策略为异步周期性执行,并适当调整translog的刷盘周期。
1 | PUT my_index |
###3.5 适当增加refresh时间间隔
elasticsearch为了提高索引性能,数据的写入采用延迟写入机制。数据首先写入内存,当操作一定时间间隔(index.refresh_interval)会统一发起一次写入磁盘的操作。即将内存中的segment数据写入磁盘,也就是这时候我们才能对数据进行访问。所以严格的说elasticsearch提供的近实时检索功能,这个延时大小就是index.refresh_interval参数(默认为1秒)决定的。
默认情况下,elasticsearch每一秒会refresh一次,产生一个新的segment,这样会导致产生的segment较多,从而segment merge较为频繁,系统开销较大。如果对数据的实时检索要求较低,可以提高refresh的时间间隔,降低系统开销。
1 | PUT my_index |
###3.6 merge并发控制
elasticsearch的一个index由多个shard组成,而一个shard其实就是一个Lucene的index,它又由多个segment组成,且Lucene会不断地把一些小的segment合并成一个大的segment,这个过程被称为merge。
默认值是Math.max(1, Math.min(4, Runtime.getRuntime().availableProcessors() / 2)),当节点配置的cpu核数较高时,merge占用的资源可能会偏高,影响集群的性能,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调整某个index的merge过程的并发度:
1 | PUT /my_index/_settings |
###3.7 写入数据不指定_id,让elasticsearch自动产生
文档唯一标识由四个元数据字段组成:_id:文档的字符串 ID;_type:文档的类型名;_index:文档所在的索引
_uid:_type 和 _id 连接成的 type#id。
当用户指定_id写入数据时,elasticsearch会先发起查询来确定index中是否已经有相同id的doc存在,若有则先删除原有doc再写入新doc。这样每次写入时,都会耗费一定的资源做查询。如果用户写入数据时不指定id,则通过内部算法产生一个随机的id,并且保证id的唯一性,这样就可以跳过前面查询id的步骤,提高写入效率。 所以,在不需要通过id字段去重、update的使用场景中,写入不指定id可以提升写入速率。
自动生成的id,长度为20个字符,URL安全,base64编码,GUID,分布式系统并行生成时不可能会发生冲突。
1 | 写入时指定_id,这里_id=1 |
###3.8 使用routing
Elasticsearch的路由机制与其分片机制直接相关。路由即通过哈希算法,将具有相同哈希值的文档放置到同一个主分片中。这里机制原理和通过哈希算法实现数据库负载均衡原理是相同的。
Elasticsearch有一个默认的路由算法:它会将文档的ID值作为依据将其哈希到相应的主分片上,这种算法基本上会保持所有数据在所有分片上的一个平均分布,而不会产生数据热点。
默认的Routing模式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能满足需求的。但是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数据的特征之后,使用自定义的Routing模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性能。
所有的文档API(get,index,delete,update和mget)都能接收一个routing参数,可以用来形成个性化文档分片映射。一个个性化的routing值可以确保相关的文档存储到同样的分片上。
参考官方文档:
https://www.elastic.co/guide/en/elasticsearch/reference/current/mapping-routing-field.html
对于数据量较大的index,一般会配置多个shard来分摊压力。这种场景下,一个查询会同时搜索所有的shard,然后再将各个shard的结果合并后,返回给用户。具体过程如下:
查询的请求会被发送到一个节点
接收到这个请求的节点,将这个查询广播到这个索引的每个分片上(可能是主分片,也可能是复制分片)
每个分片执行这个搜索查询并返回结果
结果在通道节点上合并、排序并返回给用户
对于高并发的小查询场景,每个分片通常仅抓取极少量数据,此时查询过程中的调度开销远大于实际读取数据的开销,且查询速度取决于最慢的一个分片。
开启routing功能后,会将routing相同的数据写入到同一个分片中(也可以是多个,由index.routingpartitionsize参数控制)。如果查询时指定routing,那么只会查询routing指向的那个分片,可显著降低调度开销,提升查询效率。
routing的使用方式如下:
1 | 写入 |
###3.9 为string类型的字段选取合适的存储方式
- 存为text类型的字段(string字段默认类型为text): 做分词后存储倒排索引,支持全文检索,可以通过下面几个参数优化其存储方式:
- norms:用于在搜索时计算该doc的_score(代表这条数据与搜索条件的相关度),如果不需要评分,可以将其关闭。
- indexoptions:控制倒排索引中包括哪些信息(docs、freqs、positions、offsets)。对于不太注重score/highlighting的使用场景,可以设为 docs来降低内存/磁盘资源消耗。
- fields: 用于添加子字段。对于有sort和聚合查询需求的场景,可以添加一个keyword子字段以支持这两种功能。
1 | PUT my_index |
- 存为keyword类型的字段: 不做分词,不支持全文检索。text分词消耗CPU资源,冗余存储keyword子字段占用存储空间。如果没有全文索引需求,只是要通过整个字段做搜索,可以设置该字段的类型为keyword,提升写入速率,降低存储成本。 设置字段类型的方法有两种:一是创建一个具体的index时,指定字段的类型;二是通过创建template,控制某一类index的字段类型。
1 | 1. 通过mapping指定 tags 字段为keyword类型 |
###3.10 查询时,使用query-bool-filter组合取代普通query
默认情况下,ES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返回的每条数据与查询语句的相关度,并通过score字段来表征。但对于非全文索引的使用场景,用户并不care查询结果与查询条件的相关度,只是想精确的查找目标数据。此时,可以通过query-bool-filter组合来让ES不计算score,并且尽可能的缓存filter的结果集,供后续包含相同filter的查询使用,提高查询效率。
1 | 普通查询 |
###3.11 index命名按日期滚动
写入elasticsearch的数据最好通过某种方式分割,存入不同的index。常见的做法是将数据按模块、功能分类,写入不同的index,然后按照时间去滚动生成index。这样做的好处是各种数据分开管理不会混淆,也易于提高查询效率。同时index按时间滚动,数据过期时删除整个index,要比一条条删除数据效率高很多,因为删除整个index是直接删除底层文件,而delete by query是查询-标记-删除。
举例说明,假如有两个source1和source2两个数据生产者产生的数据,那么index规划可以是这样的:一类index名称是source1 + {日期},另一类index名称是source2+ {日期}。
对于名字中的日期,可以在写入数据时自己指定精确的日期,也可以通过elasticsearch的ingest pipeline中的index-name-processor实现(会有写入性能损耗)。参考官方文档:
https://www.elastic.co/guide/en/elasticsearch/reference/5.6/date-index-name-processor.html
1 | module_a 类index |
###3.12 按需控制index的分片数和副本数
分片(shard):Elasticsearch中的一个索引(index)由多个分片(shard)组成,每个shard承载index的一部分数据。
副本(replica):index也可以设定副本数(numberofreplicas),也就是同一个shard有多少个备份。对于查询压力较大的index,可以考虑提高副本数(numberofreplicas),通过多个副本均摊查询压力。
Elasticsearch默认副本数量为3,能提高集群的业务检索性能,但是会影响索引的写入性能(写入过程需要等待所有副本写完,才算完成一次更新写入)。
shard数量设置过多或过低都会引发一些问题:
- shard数量过多,则批量写入、查询请求被分割为过多的子写入、查询,导致该index的写入、查询拒绝率上升。
- 对于数据量较大的index,当其shard数量过小时,无法充分利用节点资源,造成机器资源利用率不高或不均衡,影响写入、查询的效率。
对于每个index的shard数量,可以根据数据总量、写入压力、节点数量等综合考量后设定,然后根据数据增长状态定期检测下shard数量是否合理,推荐方案是:
- 对于数据量较小(100GB以下)的index,往往写入压力查询压力相对较低,一般设置3~5个shard,副本设置为1(也就是一主一从) 。
- 对于数据量较大(100GB以上)的index:
- 一般把单个shard的数据量控制在(20GB~50GB)
- 让index压力分摊至多个节点:可通过index.routing.allocation.totalshardsper_node参数,强制限定一个节点上该index的shard数量,让shard尽量分配到不同节点上
- 综合考虑整个index的shard数量,如果shard数量(不包括副本)超过50个,就很可能引发拒绝率上升的问题,此时可考虑把该index拆分为多个独立的index,分摊数据量,同时配合routing使用,降低每个查询需要访问的shard数量。
所以有一种优化建议:在index创建写入过程中将副本数设为0,待index完成后将副本数按需量改回来,这样也可以提高效率。
3.13 增加负载均衡(查询)节点
负载均衡节点需要如下配置:
1 | node.master: false |
该节点服务器即不会被选作主节点,也不会存储任何索引数据,节点只能处理路由请求,处理搜索,分发索引操作等,从本质上来说该客户节点主要作用是负载均衡。
在查询的时候,通常会涉及到从多个节点服务器上查询数据,并请求分发到多个指定的节点服务器,并对各个节点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进行一个汇总处理,最终返回给客户端。
性能方面对该节点要求是内存越大越好。
###3.14 关闭data节点服务器中的http功能
针对ElasticSearch集群中的所有data节点,不用开启http服务。将其中的配置参数这样设置:
1 | http.enabled: false |
同时不安装head, marvel等监控插件,这样保证data节点服务器只需处理创建/更新/删除/查询索引数据等操作。
http功能可以在非数据节点服务器上开启,上述相关的监控插件也安装到这些服务器上,用于监控ElasticSearch集群状态等数据信息。这样做一来出于数据安全考虑,二来出于服务性能考虑。
###3.15 调整集群热数据分布
集群在分配数据分片的时候,如果不指定路由,分片是均匀分派到各个节点上。当节点上存在太多热点数据分片时候,我们可以通过API手动进行调整分片的存储位置。
下面的API中,indexname:需要移动的索引名称,shard:分片编号,from_node:分片的原归属节点名称,to_node:分片的移动目的节点名称。
1 | curl -XPOST 'http://localhost:9200/_cluster/reroute' -d '{ |
##总结
Elasticsearch 的性能取决于很多因素,包括文档结构、文档大小、索引设置 / 映射、请求率、数据集大小和查询命中次数等等。每个优化策略都自身的优化需求场景,没有技术银弹。因此,针对需求场景进行性能测试、收集数据,然后调优非常重要。
##参考文献
1、A Heap of Trouble: Managing Elasticsearch’s Managed Heap 链接:https://www.elastic.co/blog/a-heap-of-trouble
2、elasticsearch官方网站 链接:https://www.elastic.co/
3、《深入理解Elasticsearch》